本文目錄一覽:
此圖書目錄涵蓋了輸配電工程與技術的多個重要領域,旨在提供深入的理論知識和實用技術。首先,";輸配電裝備及系統運行安全理論及技術";部分,探討了確保電力系統穩定運行的關鍵理論和方法。緊接著,";輸配電裝備外絕緣運行安全理論及技術";詳細研究了絕緣設備的運行安全策略。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政、英、數電路。電路理論與新技術:政、英、數電路。電磁場與微波技術:政、英、數電力系統分析基礎。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政、英、數電路。《電力系統分析基礎》是2011年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庚銀。
第三章探討系統與系統工程,為后續的管理信息系統設計和實施提供了理論基礎。第四章至第六章,依次講解了管理信息系統的生命周期、績效評估以及電網企業信息化的概述,為實際應用提供了框架。
O-0:數理科學和化學 714P-0:天文學、地球科學 715Q-0:生物科學 716R-0:醫藥、衛生 717S-0:農業科學 718T-0:工業技術 719U-0:交通運輸 720V-0:航空航天 721X-0:環境科學 722Z-0:綜合性圖書 圖書的類型 圖書按學科劃分為: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圖書。
唐軼,中國礦業大學電氣工程學科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1957年出生,1982年畢業于中國礦業學院自動化系(本科),1993年獲博士學位。1997年1月晉升為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涉及電力系統故障機理及診斷技術、特殊環境下的配電安全及監測控制技術、電能質量監測與控制的理論及應用等。
電力調度的自動化水平更是國際領先,目前電力調度自動化的各種系統,如SCADA、AGC以及EMS等已建成,省電力調度機構全部建立了SCADA系統,電網的三級調度100%實現了自動化。
電力系統自動化論文范文一:電力系統中電氣自動化運用 摘要:在電力系統中應用電子自動化技術,不僅能夠有效節省系統的成本投入,提高系統的工作效率,還能夠有效提高電力系統的安全性能。
)對于電力系統的綜合自動化而言,其基本流程是在相應的中心地帶的一些調控中心裝置現代化的計算機,以此來向四周進行網絡系統的輻射,圍繞這個中心的變電站、發電廠之間對信息服務以及反饋的那些遠方監視的控制裝置進行設置,并且時時對其進行監控,從而使得一個立體化網絡的覆蓋面得以實現,形成全面暢通的指令傳輸和信息傳達。
首先,學習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讓我深入了解了電力系統的組成、原理、各種設備的特點和功能等基礎知識。通過深入學習電力系統的運行方式和流程,我意識到了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在提高電力系統運行效率、優化電力系統能源利用、提高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等方面的重要性。
電力系統遠動論文 范文 一:電力系統遠動裝置的發展及應用 摘要:電力系統遠動裝置能夠為電廠提供實時數據,對于加強電力系統信息傳遞、管理和應用能夠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是一項提高變電站安全、可靠穩定運行水平,降低運行維護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向用戶提供高質量電能服務的一項措施。隨著自動化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等高科技的飛速發展,一方面綜合自動化系統取代或更新傳統的變電站二次系統,已經成為必然趨勢。
1、呂干云和汪曉東合作的";A new method for locat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ransient power quality event";已被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接受,論文編號203-4416,收錄于EI源。
中低壓用戶的供電可靠性分析工學論文 摘要:供電可靠性管理是電能質量管理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供電企業對用戶持續可靠供電的重要指標。本文通過對電力網絡的分析,提出了提高10KV用戶供電可靠性的措施,即通過提高高壓用戶供電可靠性和通過加強10KV電力網絡的運行管理、檢修、改造等來提高10KV用戶供電可靠性。
在數字微分算法方面,提出了在電力系統中應用的理論,顯現獨到的創新性和先進性。深入研究富里葉變換、小波變換、數字FIR濾波技術、數值微分、獨立分量分析和模糊神經網絡理論,提出了在噪音和高次諧波環境下以及在暫態過程中電力系統測量和計量的快速算法。
電能的使用范圍擴大,電力用戶中涌進了大量的沖擊、非線性負載及不平衡負荷,如電弧爐、電焊、電氣化鐵道等。 電力電子技術的發展,電力用戶采用了大量時變控制的非線性元件,晶閘管自從1957年問世以來,由于它獨特的優點,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逐漸取代了水銀整流器,到七十年代就只用采半導體整流器了。
arXiv 并不是一個按照傳統“級別”分類的論文平臺,而是一個開放獲取的預印本服務器和存檔庫,主要涵蓋了物理學、數學、計算機科學、工程學、生物學、經濟學等多個學科領域的學術論文。arXiv 的目的是在論文正式發表之前,為作者提供一個快速分享研究成果的平臺,以便及時獲取同行的反饋和建議。
介紹研究中采用的具體方法,如實驗法、仿真法、數據分析法等。說明選擇這些方法的原因及其在本研究中的適用性。技術路線 繪制技術路線圖或流程圖,清晰展示研究從問題提出到結果產出的全過程。說明每個階段的主要任務、關鍵技術和預期成果。
劉會金在教育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曾擔任多門重要課程的教學,包括《電工技術》、《電子技術》、《電能質量控制》、《電工學及電氣設備》、《電及非電量測量技術》、《微機電及非電量測量技術》以及《測試計量技術綜合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