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廈門大學廖賽虎教授課題組的一項新研究揭示了有機布朗斯特酸催化的立體選擇性陽離子RAFT聚合過程中,RAFT試劑對聚合物規整度的顯著影響。這項工作關注于乙烯基醚的聚合,特別關注RAFT試劑的種類對聚合物分子量和規整度的調控(J. Am. Chem. Soc. 2022, 144, 679)。
1、課題的預期研究成果寫作指導:第一點:寫明預期研究成是以哪種形式呈現出來的。第二點:寫明預期研究成果的數量,比如:如果是論文,論文數量是幾篇,如果是著作,著作是幾部。第三點:若是論文則說明在什么級別的期刊上發表的;如果是專利,則需要明確專利的類型。
2、研究性小論文 范文1:樹干為什么是圓的 在觀察大自然的過程中我偶然發現,樹干的形態都近似圓的——空圓錐狀。樹干為什么是圓錐狀的?圓錐狀樹干有哪些好處?為了探索這些問題,我進行了更深入的觀察、分析研究。
3、本年度課題研究進展情況及成果: 1,教師理論水平等到較快提升 通過課題研究,全組教師共同努力,閱讀了大量的教育理論書籍,查閱了很多文獻資料,學習了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更新了教學觀念,促進了課堂高效率,在實踐的同時積極總結并撰寫論文,確實得到了能力的提升。
4、實際成果和成效 經過一個學期的研究,各個教研組的老師們根據自己的上課實踐,初步總結出了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一般策略。并且針對我校是城郊中學這個特點,總結出了一些不同于城市中學課堂教學方法的操作策略。一些教師通過周反思,月案例的形式,進行研討總結,一些教師則是針對課題研究內容寫了論文。
5、⑴系統整理過程資料,總結研究經驗、成果,形成論文。⑵教師課堂教學展示活動;⑶撰寫課題研究報告;并申請結項。 課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經過一年的認真學習,努力實踐,我們的課題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
第一章:課題研究入門 1 課題選擇:明確研究方向,結合教學實際與學術前沿進行挑選。2 研究設計:規劃研究步驟,包括目標設定、方法選擇和數據收集等。3 實施過程:細致規劃實施步驟,確保研究的有效執行。4 評價方法:運用科學標準,對課題研究進行客觀評價。
在當今深化的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的角色正在發生轉變。最初,教師們以探索和接納的態度面對新課程,主要以跟隨和執行為主。然而,他們逐漸意識到,僅僅跟隨和實施是不夠的,需要在實踐中創新。教師作為改革者和創新者,教育科學研究和論文寫作成為推動課程改革的重要手段。
任務設計 目標: 如何設計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究的任務型作業?方法: 設計探究性的任務,比如資料收集整理、小論文寫作等,讓學生在完成作業中培養自主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