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摘要:作為對歷史過程的一個解釋系統,中國古代神話中蘊含著對中國古代技術價值和功能的特定理解。在對技術創世、技術過程、技術工具性價值的解讀中,呈現出天人合由技入道、制器尚象等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技術意識;而有關技術的誤讀,則流露出濃厚的“以道馭術”的技術文化觀。
2、它的形式是與其他的,如語言、文學、音樂、舞蹈、游戲、神話、禮儀、習慣、手工藝、建筑等等藝術融在一起的?!盵8] “因而,Folklore在傳統社群中可以有多種多樣的形式表現,包括(I) 音樂、舞蹈和其他表演藝術;(ii)歷史和神話傳說;( iii)設計和符號;和(iv)傳統技術、手工藝和藝術作品。
3、自從石窟造像盛行,古代石工,都有一套過硬本領,都具有一定的美工水平,趙州橋的欄板,盧溝橋的石獅,都以藝術珍品而聞名于世,這也是中國石拱橋在藝術方面一個可貴的傳統,對于現代石拱橋裝飾也還存在著深刻的影響。
4、以漢代的長信宮燈為例,如何理解科學、技術、藝術之間的聯系? 提示:藝術與技術的統一,設計的目的遵循自然客觀、等等方面進行說明。... 提示:藝術與技術的統一, 設計的目的 遵循自然客觀、 等等方面進行說明。
5、所以荷馬史詩中的地理知識屬于半神話式的,即真實與虛幻、科學與神話的結合。相信地理學家們會有實地考證的雅興?!兑晾麃喬亍匪枋龅氖录l生在特洛亞城較小的范圍中,也許它較能代表荷馬的真實地理知識,而《奧德賽》則為后世提供了有關當時邊遠地區的一些地理概念。
6、誰能幫我寫一篇2000字關于【中國古建筑與現代建筑結合】的論文一定要與現代建筑結合。不是一味的古建筑... 誰能幫我寫一篇2000字關于【中國古建筑與現代...它直接反映了中世紀新的結構技術和濃厚的宗教意識。那空靈的意境和垂直向上的形態 ,是基督精神內涵的最確切的表述。
1、年,蔣觀云在日本出版的《新民叢報》上發表的《神話、歷史養成之人物》是中國人撰寫的第一篇神話學論文。蔣觀云(1866~1929),名智由,原名國亮,字觀云、星儕、心齋,號因明子。浙江諸暨東滸山人。早年就讀于杭州紫陽書院,能詩善文,工書法。
2、神話傳說在研究上可作文學和歷史研究學科。英國歷史語言學家繆勒指出,神話傳說的荒謬性是“不可回避的事實”。而1903年留日學生蔣觀云在《新民叢報》上發表的《神話歷史養成之人物》是中國的第一篇神話學論文。
3、1950年,袁珂開始發表作品,并在196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他的第一部神話專著《中國古代神話》于同年出版,成為我國第一部較系統的漢民族古代神話專著,為他贏得了廣泛的學術聲譽。
4、年,第一部神話專著《中國古代神話》出版,這是我國第一部較系統的漢民族古代神話專著,由此奠定了袁珂先生的學術聲望。
5、年,蔣觀云在《新民叢報》第36號上發表《神話歷史養成之人物》一文,是中國民俗學史上最早的論文、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所撰《中國人種考》(1929)是我國早期人類學的奠基著作之一,為學界所重。為我國的人類學,民俗學和神話學的研究作出了開拓性的理論貢獻。
6、學術貢獻:袁珂先生的著作頗豐,為學術界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的第一部神話專著《中國古代神話》于1950年出版,這是我國第一部較系統的漢民族古代神話專著,奠定了他在學術界的地位。
1、光彩,在某種程度上,不得不說是文壇上出現“神話”回潮了。
2、精衛填海是另一個反映原始時期的人們勇于與自然抗爭的神話故事?!渡胶=?#8226;北山經》云:“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
3、在我國的神話天地中,姑且不說被后世改造過的神話,就是古老的原始神話,我們也看不到對大神們愛情生活的描寫,見不到他們這方面的生活細節。由于中國上古神話中有關愛情的內容極少,因而嫦娥奔月神話和后起的巫山神女傳說在中國神話天地里就顯得秀麗旖旎,風景這邊獨好了。
盤古神話表現了一種人本主義思想。一切以人為本,宇宙由人開辟,由盤古頂天立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而盤古日長一丈,如此一萬八千年,盤古巨人長得多么高大,說他“神于天,圣于地”,表現了人類是自然的主人這一人本主義的寶貴思想。女媧 女媧是中華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是中華民族的母親。
女媧是中華民族的母親,也是華夏民族人文的先始。她不僅慈祥地創造了生命,還勇敢地照顧生靈,使他們免受天災的侵襲。因此,女媧被民間廣泛而長久地崇拜為創世神和始母神,她的形象深入人心,成為中華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圣賢式神話人物 夸父:夸父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一個重要人物,他為了追求光明,不惜與太陽賽跑,最終因口渴難耐而飲干了兩條大河的水,但仍未能追上太陽,最終累死??涓赶笳髦磺粨?、勇往直前的精神。精衛:精衛是《山海經》中記載的一種鳥,其原型是炎帝的女兒女娃。
女媧造人 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創世女神女媧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 。她是古老相傳的大母神。相傳女媧以泥土仿照自己摶土造人,創造并構建人類社會,又替人類立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兩性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也被傳為主職姻緣與情愛的皋禖古神。
中國上古神話中的獻身精神,如盤古開天辟地,女媧補天造人等,均體現了對神的崇敬。這些神話中的英雄,如夸父、后羿、大禹等,因為社會進步和人類幸福而獻身,受到人們的贊頌。中國上古神話中的神祇不僅具有高尚的品質,還具有保民佑民的責任感。
中國上古時代的神話故事多為人們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現實的解釋和想象,同時也反映了人們對生命、生存和傳承的探索和思考。
后羿射日(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傳說出自《山海經》、《書·堯典》、《十州記》、《淮南子》、《天問》等著作。遠古的時候,大地出現了嚴重的旱災。炎熱烤焦了森林,烘干了大地,曬干了禾苗草木。原來,帝俊和羲生了10個孩子都是太陽,他們住在東方海外,海水中有棵大樹叫扶桑。
女媧造人: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創世女神女媧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她是古老相傳的大母神。相傳女媧以泥土仿照自己摶土造人,創造并構建人類社會;又替人類立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兩性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也被傳為主職姻緣與情愛的皋禖古神。
牛郎織女:牛郎織女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神話故事,它的流傳早于七夕節的形成。早在遠古時代,古人就對牛郎織女的天象有所認識。有現存文字記載的牛郎織女天文星區對應地理地域分野最早見于漢代史籍。我們用“牛郎織女”比喻分居兩地的夫妻。也泛指一對戀人。
精衛填海:精衛鳥,傳說中是炎帝之女女娃的化身。她誓言填平東海,銜草石飛行,展現了不屈不撓的精神。女媧補天:女媧是創世神,她用黃土造人,并化生萬物。為了拯救遭受洪水泛濫的世界,她煉五彩石補天,留下了千秋偉業。千年應龍:應龍,古代傳說中的有翼龍,協助大禹治理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