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環氧乙烷水合法,環氧乙烷水合法有直接水合法和催化水合法,水合過程在常壓下進行也可在加壓下進行。目前有氣相催化水合法 以氧化銀為催化劑,氧化鋁為載體,在150~240℃反應,生成乙二醇。乙烯直接水合法 乙烯在催化劑存在下在乙酸溶液中氧化生成單乙酸酯或二乙酸酯,進一步水解均得乙二醇。
2、如果醋酸量不足,會生成乙二醇單乙酸酯。反應的機理簡單,是羧酸和醇脫水形成酯。這個反應局限在實驗室,僅用來做演示。實際上生產乙二醇二乙酸酯,不用醋酸,因為反應效率太低。工業上真正使用的是乙二醇和醋酸酐的反應。
3、乙二醇和足量醋酸可以發生酯化反應,產物是乙二醇二乙酸酯。如果醋酸量不足,會生成乙二醇單乙酸酯。反應的機理很簡單,就是羧酸和醇脫水形成酯。
4、①直接水合法;②催化水合法;③加壓水合法 ;目前有氣相催化水合法 以氧化銀為催化劑,氧化鋁為載體,在150~240℃反應,生成乙二醇。乙烯直接水合法 乙烯在催化劑(如氧化銻TeO2,鈀催化劑)存在下在乙酸溶液中氧化生成單乙酸酯或二乙酸酯,進一步水解均得乙二醇。
氯乙酸溶于水、乙醇、乙醚、氯仿、二硫化碳。氯乙酸在農藥和有機合成中間體中廣泛應用。
(1)氯乙烯單體和降解產物的毒性:聚氯乙烯樹脂和成型品中往往含有一定量的氯乙烯單體 ,與食品接觸時可以向食品中遷移。氯乙烯經胃腸道吸收后,一部分經呼吸道排出,另一部 分分解成氯乙醇和一氯醋酸。在體內還可與脫氧核醣核酸(DNA)結合。主要對神經系統、骨 骼和肝臟產生毒性作用。
在1,2二氯乙烷代謝產物中,氯乙醇和一氯乙酸的毒性比二氯乙烷本身更大。CH2ClCH2ClCH2ClCH2OHCH2ClCHOCH2ClCOOH 在環境中,二氯乙烷代謝生成氯乙酸的速度,隨濕度與溫度的增加而加快,在90℃的濕空氣中,二氯乙烷有0.66%分解生成氯乙酸,當溫度升高到110℃和140℃時,氯乙酸含量分別為4%和7%12%。
工業酒精,即工業上使用的酒精,也稱變性酒精、工業火酒。純度一般為95%和99%。主要有合成和釀造兩種方式生產,合成的一般成本很低,乙醇含量高,釀造的工業酒精一般乙醇含量大于或等于95%,甲醇含量低于1%。
醫學上谷氨酸主要用于治療肝性昏迷,還用于改善兒童智力發育。食品工業上,味精是常用的食品增鮮劑,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鹽。過去生產味精主要用小麥面筋(谷蛋白)水解法進行,現改用微生物發酵法來進行大規模生產。谷氨酸是生物機體內氮代謝的基本氨基酸之一,在代謝上具有重要意義。
醋酸與水的混合物在特定條件下可以形成共沸物,這是因為兩者都是強極性化合物,能通過氫鍵相互作用。氫鍵的能量與原子價鍵相近,使得它們在一定溫度和壓力下表現出共沸行為。這種共沸混合物的組成沒有發生改變,只是通過常規的分離技術難以將二者徹底分開。
冰醋酸和水不存在共沸點。下面是維基百科全書的有關段落:有時共沸點在分離共沸物時很有用。一個例子是醋酸和水。它們不形成共沸物,盡管單用蒸餾法從醋酸和水的混合物中分離醋酸(沸點111C)很困難。非常不經濟。但是乙酸乙酯和水可以組成共沸物,共沸點70.4°C。
而共沸精餾過程共沸劑能與水形成低沸物,增大了與醋酸的相對揮發度,從而有效的降低了回流比和塔板數,能耗較普通精餾可降低30%以上,但共沸精餾一般要求醋酸含量較高(醋酸濃度大于70%),醋酸濃度較低時,其能耗較高。
這種方法適用于處理含有水的稀醋酸溶液。在這種方法中,稀醋酸溶液被送入精餾塔,在那里與共沸劑進行汽液傳質交換。在塔的下部,可以采出純度達到95%以上的醋酸進行循環使用。而水和共沸劑在塔頂形成共沸物,經過冷凝和分層后,上層油相回流,下層得到的是水相,其中含有少量共沸劑和醋酸。
氯仿-甲醇: 常用的非極性顯析液,適用于許多不同類型的化合物。在TLC板上具有良好的分離效果。正己烷-乙醚: 適用于非極性化合物的分離,分離效果較好,能夠區分出不同極性的化合物。醋酸乙酯-正己烷: 對一些中等極性化合物有較好的分離效果。丙酮-甲醇: 用于多種類型化合物的分離,適用范圍廣。
顯色步驟包括日光觀察、紫外燈下觀察、碘缸顯色和無色物質的顯色。常用顯色劑包括碘、顯色劑等,用于檢測有色物質的斑點位置。在跟蹤反應進程時,需關注點樣量、濃度、監測時間以及留樣作對照等關鍵因素。通過TLC檢測反應有無新點生成、原料有無剩余、反應是否干凈,綜合判斷反應如何處理。
常見的顯色劑包括硫酸溶液、0.5%碘的氯仿溶液、中性0.05%高錳酸鉀溶液及堿性高錳酸鉀溶液等。這些試劑可幫助在淡紅色背景下顯現出黃色斑點,實現對特定化合物的有效定位。對于紙色譜,顯色劑的選擇需謹慎,某些防腐劑顯色劑并不適合,且含有有機黏合劑的薄層也不適用。
碘:通用顯色劑 常用配比:1)0.5%碘的氯仿溶液。噴后處理:待薄層上過量碘揮散,噴1%淀粉溶液,斑點轉為藍色,如有過量碘留在薄層上,則背景也呈藍色。2)碘蒸氣:將少許碘晶體放入一密閉的容器內,使之充滿飽和碘蒸氣,將薄層放入容器片刻或數分鐘即顯色。
水楊酸甲酯的薄層顯色劑是指用于在薄層色譜分析中識別和區分水楊酸甲酯等化合物的特定試劑。 三氯化鐵是一種常用的顯色劑,用于檢測酚類化合物。在水溶液中,酚類物質與三氯化鐵反應會產生紅色斑點,而鐵離子則呈現藍色或綠色斑點。
方法原理:取適量樣品,溶解并定量稀釋,注入高效液相色譜儀,檢測在225nm波長處的色譜圖。另外,取對照品按照相同方法測定,通過外標法計算峰面積,即可得到樣品中氯唑西林的含量。試劑:包括磷酸二氫鉀、氫氧化鈉、乙腈。
水分檢查時,取適量本品,采用水分測定法,確保水分含量不超過0%。無菌檢驗中,選取不少于2瓶的本品,參照氯唑西林鈉的檢查方法,確保其無菌。酸度與熱原檢查,則依照氯唑西林鈉的方法進行,保證符合規定。對于抗生素用于肌肉感染的檢查,應符合注射劑的相應規定(附錄ⅠB)。
本研究探討了氯唑西林鈉膠囊中氯唑西林(C19H17ClN3O5S)含量的測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該方法適用于對氯唑西林鈉膠囊中氯唑西林含量的精確評估。方法原理是,取適量的藥物,將其溶解在流動相中,配制成每毫升含0.1毫克的溶液,然后通過高效液相色譜儀進行檢測,以225納米的波長記錄色譜圖。
在進行注射用氯唑西林的鑒別實驗時,首先取約30毫克的樣品,加入0.1毫升的甲醇溶解,然后將甲醇自然揮發后,用真空干燥設備處理數小時。接著,按照紅外分光光度法(附錄ⅣC)進行測定,樣品的紅外光吸收圖譜應與已處理的氯唑西林對照品的圖譜完全一致。
注射液使用氯唑西林鈉針劑,肌內注射0.5g的藥物,血藥峰濃度(Cmax)在0.5小時內達到15mg/L。靜脈滴注0.75g藥物,滴注結束時血藥濃度為15mg/L,3小時后降至0.6mg/L。血清蛋白結合率高達94%,藥物可滲入急性骨髓炎病人的骨組織、膿液和關節腔積液中,尤其在胸腔積液中濃度較高。
對乙酰氨基酚的合成方法1合成方法方法1[1]:以對硝基苯酚為原料以對硝基苯酚為原料,用鐵粉還原,濾除鐵泥,濾液冷卻結晶,再經重結晶、干燥等步驟制得成品PAP,再在含對氨基酚硫酸鹽和苯胺硫酸鹽的水溶液中,用氨水調節pH到5,用蒸餾法除去苯胺后在20℃用醋酐酰化,同時用氨水維持pH在5,可得含量為95%的APAP。
因為阿司匹林的羥基是一個酚羥基,和苯環存在p-π共軛使得氧上的孤對電子性不突出,對羧酸的親核進攻活性差,所以要用活性比羧酸強的酸酐,酸酐中和羰基碳相連的是一個氧,但是氧旁邊是一個強吸電子基團羰基,所以使得羰基碳的電正性突出,容易被羥基氧進行親核進攻。
亞硝酸為重氮化劑,因為亞硝酸不穩定,通常使用亞硝酸鈉和鹽酸或硫酸使反應時生成的亞硝酸立即與芳伯胺反應,避免亞硝酸的分解,重氮化反應后生成重氮鹽。
在啤酒罐中的填充物,雖然也可以用氮氣代替。在釀酒的過程中,啤酒桶里的填充物,它可以把氧氣置換,以避免啤酒桶里的原料被氧化成乙酸。在藥學里,氬可以用于保護一些靜脈內的治療的藥物,舉個例子,像是對乙酰氨基酚。一樣的,這也是防止藥物受到氧氣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