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黃宗羲定律。根據查詢豆丁網顯示:黃宗羲發現,歷史上各朝各代每次稅制改革之后,實行合并稅種,都會迎來稅負短暫下降,但是奇怪的是,稅收很快又會雜派叢生,如此循環往復,人民的賦稅變得越來越重,把這種規律稱之為“積累莫返之害”,也叫“黃宗羲定律”。
積累莫返之害描述的歷史定律是黃宗羲定律。黃宗羲定律是由秦暉先生依據黃宗羲的觀點而總結出來的某種歷史規律:歷史上的稅費改革不止一次,但每次稅費改革后,由于當時社會政治環境的局限性,農民負擔在下降一段時間后又漲到一個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明清思想家黃宗羲稱之為“積累莫返之害”。
所謂";黃宗羲定律";是由秦暉先生依據黃宗羲的觀點而總結出來的某種歷史規律。內容是關于";帝國千年以來";通過";并稅式改革";解決";農民負擔問題";。歷次改革的目的都是好的,改革者的初衷是要通過";并稅";的方式減輕農民負擔。一次又一次的改革,農民的負擔非但沒有減輕,反倒愈益加重。黃宗羲稱為";積累莫返之害";。
黃宗羲是明末清初的一位著名思想家。他研究歷代稅賦改革的成敗后發現,每一次改革,在帶來農民負擔一度減輕之后,總要重新加重;每改革一次,就加重一次,而且一次比一次重;由此而形成了“積累莫返之害”。
將農民上繳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征總為一條,折成銀兩,并明令不得增加其他名目的賦稅。但到了明朝中后期,朝廷仍然征收其他賦稅,如為了應付滿族的入侵而開征的遼餉等,加重了農民的負擔,客觀上激化了農民起義。明清思想家黃宗羲將此稱之為“積累莫返之害”,后人將此現象稱為“黃宗羲定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