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中國目前的海權實踐遠沒有達到追求";海洋權力"; (sea power)的階段,而只是處在捍衛其合法的海洋權利(sea right)的階段。
2、與鄰國的海洋領土爭議:中國在東海、南海與鄰國存在專屬經濟區劃分、大陸架等問題上的分歧。(二)海洋安全問題嚴重資源安全:中國在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方面面臨權益受損。環境安全:海洋污染嚴重,資源破壞。產業安全:海洋產業受到非法活動威脅。
3、面對著中國東部這一片浩瀚的海洋,孫中山先生曾發出了“傷心問東亞海權”的感嘆,并警示后人:“惟今后之太平洋問題,則實關于我中華民族之生存,中華國家之命運者也”。為了建立中國的“海權”,毛澤東締造了人民海軍,并發出了“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的號召。如此可見,海洋的重要性。
4、中國是一個具有18000公里海岸線的海洋大國。中國和周邊國家在黃海、東海、釣魚島、南沙群島等地存在著海洋國土的爭議,中國急需用制海權思想來建立自己的海軍,使海軍走向深藍。在這個時候,海權論需要引起人們的關注。中國古代沒有海權思想,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中日甲午戰爭時期。
5、全球愈演愈烈的海權之爭,背后都是巨大的海洋利益。 海洋維系著中華民族崛起的諸多重大安全和發展利益。這些利益主要包括:保衛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防御敵對國家從海上的打擊和入侵;保衛支撐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海洋資源的安全,維護海洋權益;維護我對外貿易海上航運通道、石油航線以及重大海外利益的安全。
6、中國的海權問題,可分為南海問題和東海問題,解決的性質可分軍事解決和政治、外交解決;解決的策略又可分為被動解決和主動解決等。東海問題,基本上只有日本問題。而釣魚臺是個關鍵的、具有很大象征意義的島嶼。
綜上所述,盡管你現在22歲,但因為你剛剛被大專錄取,還不滿足直接入伍的條件。建議你在大專畢業后再次考慮入伍事宜,或者選擇繼續深造,以符合更寬松的年齡限制。
往屆畢業生可以去當兵,只要符合年齡條件就可以。當兵的年齡條件限制和學歷相關,學歷越高當兵年齡限制越寬,比如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高校畢業生,年滿17至24周歲之間可以當兵入伍。畢業生可向所在學校的畢業生分配部門和部隊大軍區級單位的大學生接收站報名,并提供本人的有關材料,向用人單位推薦。
滿足以下條件是可以的。條件如下:應征報名(男兵)招收對象:高中(含中專、職高、技校)畢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含高校在校生),年滿17至22周歲; 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高校畢業生,年滿17至24周歲; 初中畢業文化程度青年,年滿18至20周歲。應征報名提示:男兵報名前須完成兵役登記 。
1、中日關系的現狀 不斷發展的兩國經貿關系。在整個中日關系中,經濟合作占有中心地位,對于整個中日關系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從現狀看,中日兩國互為最重要的經濟合作伙伴之一。在貿易方面,日本已連續11年保持為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對日本來說,中國也是位居前列的重要貿易伙伴之一。
2、日本是中國的近鄰,彼此間有著充分的利益交融,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這一趨勢將進一步發展。友好相處,合作雙贏,是符合中日兩國根本利益的唯一正確選擇。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繼續本著“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精神,實現中日關系的健康穩定發展,對中日兩國都具有重要意義。
3、中日關系目前是高層、學生、貿易交流多,民間卻反應不一。無法回避的歷史問題、貿易摩擦、領土問題等可以影響到中日關系發展。由于中國民間對日本抱有不利于兩國關系的心理(可以理解中國人的想法),和日本政府不確定的因素。所以兩國關系并不樂觀。
4、東盟自由貿易區從1967年成立以來已走過了35年的發展歷程,被視為發展中國家間最成功的區域性組織之一。雖然人們對20世紀90年代以前東盟經濟合作的評價不一,但東盟各國的經濟卻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1992年東盟自由貿易區計劃的出臺使東盟經濟合作進入了一個新時期,東盟經濟合作的步伐加快了。
1、有關形勢與政策結課論文篇一 《大學生誠信教育困境的反思》論文關鍵詞:大學生、誠信、教育、困境、反思 論文摘要:當前,大學生誠信教育已成為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大學生誠信教育面臨著教育力度與成效不對等的困境。
2、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 篇1 【摘要】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國際金融風暴直至歐債危機帶來的經濟不景氣,加之我國高校大規模擴招后畢業生逐年遞增,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突顯,就業形勢更加復雜嚴峻,本文從當前就業形勢與環境、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就業對策與措施等方面闡述了自己的觀點與建議。
3、現有的戶籍制度及其相關的歧視性政策加劇了地區和城鄉差別。 用人單位的排斥心理,認為農村女大學生適應能力較差。農村女大學生就業難帶來的消極影響 就業難挫傷了農村女大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影響女性獨立、自強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