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上海海洋大學信息學院現有教職工93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7人,研究生導師12人。學院匯集了中國工程院王家耀院士、著名計算機教育家譚浩強教授等多名知名學者和IT產業界精英,作為客座、兼職教授。
2、上海海洋大學信息學院成立于1996年,學院現設有三個系部,包括計算機應用技術碩士點,農業信息化領域農業推廣碩士點以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信息與計算科學等三個本科專業。學院還設有兩個中心實驗室,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實踐和研究資源。
3、上海海洋大學信息學院,學院現有4個系、3個公共基礎教學部、2個實驗中心,即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系、信息與計算科學系、空間信息與數字技術系;計算機公共基礎教學部、物理公共基礎教學部、數學公共基礎教學部;學院專業實驗中心和物理實驗中心和數字海洋研究所。
4、上海海洋大學信息學院始建于1996年,學院現有4個系、3個公共基礎教學部、2個實驗中心,即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系、信息與計算科學系、空間信息與數字技術系;計算機公共基礎教學部、物理公共基礎教學部、數學公共基礎教學部;學院專業實驗中心和物理實驗中心和數字海洋研究所。
5、上海海洋大學作為一所多學科的應用研究型大學,其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和電子信息專業備受關注。信息學院成立于1996年,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信息與計算科學、空間信息與數字技術等四個系,以及計算機、物理和數學公共基礎教學部,以及專業實驗中心和研究機構。
6、學院具有現代化的教學和科研設施,專業實驗中心擁有軟件綜合教學實驗室、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教學實驗室、海洋信息與決策支持系統實驗室、嵌入式系統與信息處理實驗室、計算機組成原理教學實驗室。201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一項、專項基金一項。獲國家科技部863項目主持一項、973二級課題一項。
一種環保型豬飼料及其生產,2009年,專利號:ZL200710035829,發明(設計)人:印遇龍,排名:第一,主要合作者:黃瑞林,李鐵軍,主要貢獻:負責設計和實施。一種斷奶仔豬中藥復方超微粉飼料添加劑及制備方法,2009年,專利號:200610125001,發明(設計)人:印遇龍,排名:第一,主要合作者:孔祥峰,主要貢獻:負責設計和實施。
印遇龍,中國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生豬生態養殖營養調控”的研究,圍繞國家生豬生態養殖、綠色發展等重大需求,。
劉筠, 1948年以優異考入本系,1953年留系工作至今(湖師大生科院的)1995年被評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成為全國省屬高校培養的第一位院士;2002年,劉筠院士被評為全國50位杰出科學技術專家;2004年第一位獲得首屆湖南省科學技術杰出貢獻獎。
中國工程院院士(專職):官春云、鄒學校、印遇龍、劉仲華。中國工程院院士(雙聘):袁隆平、方智遠、陳劍平、麥康森、趙春江、趙振東、胡培松、柏連陽。美國科學院院士:袁隆平、陳雪梅。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官春云。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康春林、官春云、鄒應斌、楊國順。
蔡生力教授在海洋生物學領域的貢獻得到了廣泛認可,他在科研項目、學術論文和著作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就。他的工作不僅推動了海洋生物學領域的發展,也為我國的水產養殖行業提供了重要的科學支撐。
小龍蝦學名為克氏原螯蝦,也被人們稱作紅螯蝦或淡水小龍蝦。據上海水產大學漁業學院的蔡生力教授介紹,小龍蝦原產于北美洲,1918年,日本從美國引進小龍蝦作為飼養牛蛙的餌料。隨著時間的推移,小龍蝦在二戰期間傳入我國,并迅速成為我國淡水蝦類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
小龍蝦,學名為克氏原螯蝦,也被稱為紅螯蝦或淡水小龍蝦。據上海水產大學漁業學院蔡生力教授的研究,這種蝦原產于北美洲。1918年,日本首次從美國引進小龍蝦,將其作為飼養牛蛙的餌料。隨后,在二戰期間,小龍蝦逐漸傳入中國,并在各地廣泛傳播。
小龍蝦學名克氏原螯蝦,也叫紅螯蝦或者淡水小龍蝦。上海水產大學漁業學院蔡生力教授介紹,小龍蝦原產于北美洲,1918年,日本從美國引進小龍蝦作為飼養牛蛙的餌料。二戰期間,小龍蝦從日本傳入我國,現已成為我國淡水蝦類中的重要資源,廣泛分布于長江中下游各省市。
小龍蝦屬于甲殼類動物,而非昆蟲,它是一種水產品。這種生物生活在淡水環境中,外觀類似于龍蝦。小龍蝦的學名是克氏原螯蝦,也被稱作紅螯蝦或淡水小龍蝦。在中國東北地區,人們通常稱之為喇蛄。上海水產大學漁業學院的蔡生力教授提到,小龍蝦最初是在1918年由美國引進到日本,作為牛蛙飼養的飼料。
上海水產大學漁業學院的蔡生力教授指出,小龍蝦的體內蛋白質含量較高,占總體的16%—20%左右,而脂肪含量則非常低,不到0·2%。此外,蝦肉的微量元素如鋅、碘、硒等的含量也要高于許多其他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