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有關腫瘤患者的心理護理論文篇一 《基于腫瘤患者心理的護理藝術》【摘 要】通過對腫瘤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可以有效樹立患者治療康復的信心。對腫瘤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護理,不僅能夠減輕患者的負面心理情緒,而且能夠對患者臨床治療產生積極影響。本文就基于腫瘤患者心理的護理藝術進行了簡要探討。
2、論文1:催眠術在兒科腫瘤學中的應用 該研究探索了催眠術在兒科腫瘤學中的應用及其在減輕疾病、治療和手術相關疼痛與焦慮、提升生活質量的潛力。文章展示了蒙特萊吉亞醫療中心(比利時列日)兒童血液腫瘤科如何實施催眠和自我護理技術,并分享了其在成人或兒童癌癥患者及其家屬中的益處。
3、方法 對照組實施腫瘤內科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一系列護理,包括心理干預、社會支持干預、建立出院回訪制度。
4、針對悲哀,可通過與患者交談,讓患者把心中的悲傷講出來,在合適的時間場合,讓患者發泄自己的悲傷(比如大哭一場),并對其表示充分的理解和同情;引導患者面對現實,認識到只有悲傷是無濟于事的,積極配合治療、戰勝疾病才是應該做的。
5、營養失調與下列因素有關:1)胃功能降低、營養攝入不足;2)腫瘤生長消耗大量能量;3)禁食;4)消化道對化療的反應。依據:消瘦、貧血、低蛋白血癥。知識缺乏,缺乏有關胃癌的醫護知識。
6、甲狀腺癌是頸部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由于手術范圍大,術后病情變化快,并發癥發生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順利康,因此加強手術前后的護理尤為重要。
《糖尿病腎病患者應用心理護理的價值研究》摘要:研究了心理護理在提高糖尿病腎病患者臨床效果、護理滿意度、改善焦慮心理、抑郁心理方面的價值。
糖尿病護理論文篇一:淺析糖尿病護理 摘要: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代謝性、慢性終身性疾病,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以及靶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致使糖、蛋白質、脂肪的代謝異常的疾病。臨床中95%糖尿病屬II型糖尿病,發病有逐年上升和年輕化趨勢。
據現有資料分析、可得出結論,糖尿病患者中最終會由于各種原因,約15%的糖尿病患者將患發糖尿病足病,在這其中約80%的糖尿病足病患者可能由于此病導致截肢,而且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危險性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以上[2]杜絕此類病情的主要方法就是本遍論文的研究重點和意義即糖尿病的全面認識和自我管理方式方法。
早期 糖尿病加重的現象如極度口渴、多飲、多尿、全身無力。病情迅速惡化 出現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痛、腹脹。腹痛較重,常被誤診為急腹癥。當酮癥酸中毒好轉時,腹痛很快消失。精神及呼吸癥狀 頭痛、嗜睡,煩躁,呼吸深而大,呼氣時可有爛蘋果味,酮體濃度高則氣味重。
護理畢業論文參考文獻(一) [1]倪平。 舒適護理在對疝氣患兒進行腹腔鏡手術中的應用效果探析[J]. 當代醫藥論叢,2017,(04):177-17[2]張娟慧。 舒適護理對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后疼痛及膝關節功能的影響[J]. 醫療裝備,2017,(03):160-16[3]邱文麗,戴舉響,胡小艷,仲小寧。
1、有關臨終患者的心理護理論文 范文 一:淺談心外科死亡患者家屬的心理護理 摘要 探討心外科死亡患者家屬的心理變化和心理護理。臨床護理工作中,既要關心病人,也要關心病人家屬的心理問題,尤其是死亡患者家屬的心理問題。
2、特別是宗教團體和社區志愿者,他們可以以信仰或服務為名義,扮演著患者身邊的“天使”,為他們提供關懷和心靈上的慰藉。無論是從身體、心理還是情感上,臨終關懷都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醫護人員需要針對性地制定出關懷方案,根據不同患者的需求進行個性化的關懷,這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3、中國目前在這方面還處于探索中,可以學習他國的經驗,尋找出符合中國國情、有中國特色的兒童臨終關懷模式。社區病人的臨終關懷及護理 中文摘要】 目的幫助臨終患者克服對死亡的恐懼,讓他們認識自己生命彌留之際生存的意義,減輕他們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痛苦,提高并維護他們最后生命的質量。
4、臨終老年人的心理極為敏感、復雜,心理護理是臨終老年人護理的重點。
1、中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中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中學教師課堂提問的現狀與分析頂崗實習置換培訓--構建師范生教育實習與農村中學教師培訓一體化新模式中學教師的生活事件及工作壓有調否中學教師教學效能感影響因素的研片。
2、有關大學生健康教育的論文篇一 《淺談新時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 摘要:近年來,由于社會就業壓力等問題的凸顯,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時有發生,日益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一個焦點。
3、所以,擬定醫學論文題目要精心琢磨,表意精確。
4、年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范文: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與意義 通過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我深刻理解了其在現代教育體系中的價值與意義。心理健康教育不僅關乎學生的心理健康,更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一環。它有助于學生建立良好的自我認知,提高應對挫折的能力,以及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
5、每周至少運動一次可降低抑郁風險10個百分點。每次運動超過20分鐘對心理健康尤其有益。午睡時長與抑郁風險:不午睡的人群抑郁風險最高。午睡3060分鐘的人群抑郁風險最低,但午睡時間過長會增加抑郁風險。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差異:獨生子女的抑郁風險最低,老三或老小的抑郁風險最高。
6、健康的心理素質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完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機構和工作機制為保障,以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發展為目標,遵循小學生身心發育特點和認知規律,通過多種途徑扎實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動,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