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范行準醫學論文集深入探討了中醫基礎理論研究、中醫學與外來醫學的研究、醫學史研究、疾病史研究、歷代醫家研究、文獻目錄研究及醫論等多個領域。他的文章以其獨到的見解和豐富的知識,深刻揭示了中醫學的奧秘和精髓。“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是對其文章最貼切的評價。
2、范行準先生的醫學研究成果豐富,他的《范行準醫學論文集》精選了他在1933年至1955年期間發表的數十篇論文中的部分內容。這些論文分為七個核心部分:中醫基礎理論探討、中西醫學比較、醫學史研究、疾病史分析、歷代醫家評述、文獻目錄研究以及醫論闡述。
3、同年,由蕪湖醫專油印出版,范行準先生為之作序。期間還油印了《吳普本草》、《本草經集注》、《新修本草論文集》。其中,《新修本草》于1981年由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吳普本草》于1987年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新修本草》的輯成在國內外本草學界產生了深遠影響。
4、年,因3年自然災害的影響,《新修本草》書稿也和許多建設工程一樣被迫下馬,但同年即由蕪湖醫專油印出版,范行準先生為之作序。與此同時,還油印了《吳普本草》、《本草經集注》、《新修本草論文集》。
李友余,男,1965年畢業于江西中醫學院,主任中醫師,第二批國家級名老中醫學術繼承人指導老師。從醫近50年,臨床經驗豐富,擅長中醫內科及雜病的辨證論治,療效顯著。
1、年,雷順群在《遼寧中醫雜志》上發表《系統論與藏象學說(一)》,開啟了對中醫基本理論的深入探討。1983年,肖烈鋼在《陜西中醫》中進一步發展,提出藏象學說中的五臟系統——心、肝、肺、脾、腎,強調了系統性、聯系性、有序性和自主性,指出這一理論與現代系統論有共通之處,又獨具特色。
2、新中醫基礎理論的藏象領域在近代經歷了一次革命性的變革。這一轉變的起點可以追溯至1994年,由肖烈鋼提出的革命性觀點。藏象理論的五系統——心系統、肝系統、肺系統、脾系統和腎系統,經過分形理論的融合,形成了新的“分形藏象五系統”。
3、年,雷順群在遼寧中醫雜志上發表了《系統論與藏象學說(一)》的開創性研究,隨后在1983年繼續深化探討,提出了系統的藏象學說。1994年,肖烈鋼在陜西中醫雜志上發表論文,詳盡闡述了藏象學說中五臟系統的特性,指出其整體性、聯系性、有序性和自主性,與現代系統論理念相契合,但獨具特色。
1、彭鑫博士,擁有深厚的學術背景,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師從趙吉平教授攻讀碩士,后由傅延齡教授指導博士學位研究,專注于中醫經典方劑理論與臨床應用。博士畢業后,彭鑫加入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致力于中醫學方法論、古代醫家學術思想、傳統養生保健以及中醫臨床經驗的科研和臨床工作。
2、彭鑫,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中醫學博士,執業中醫師,健管家。著有《彭鑫博士話養生》、《彭鑫談內壯健康法》等暢銷養生書籍。
3、彭鑫博士,北京中醫藥大學的中醫學專家,以其深厚的研究和豐富的臨床經驗,給出了獨特的見解。他認為,健康的真諦并不僅限于身體的強壯,而是內臟和心理的雙重健康,即所謂的";內壯";。他強調,外在的傷害或許易于恢復,但內傷才是真正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