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美有多重色彩,美也有多種層次。“陽春白雪”毋須孤芳自賞,“下里巴人”也不必自慚形穢;不同層次的美,都有它存在的理由。我覺得做人,既要超脫凡俗,同時又不要過分清高自傲,做到既不悲觀也不盲從,只要有自已的審美能力和觀點就好。什么是美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定義。
山水畫自古以來便把自然當做是生命的一個整體,山水畫是落實在物化精神,以境界生發的角度來講是“既可賦予自然以人格化,亦可賦予人格以自然化”。
民間美術作品中所包含著的真、善、美,給精神以滿足,有助于凈化心靈,無形中給人們的生活和創作態度帶來有益影響,使人們提高藝術鑒賞力和形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 創造思維的開拓 在美術教學中,民間美術只是一種達到目的的方法,而不是一個目標。真正的目的是通過美術教育,使人在創造過程中變得更富于創造力。
蘇軾于靖國元年所作《自題金山畫像》,算是對自己一生貶謫生涯的 總結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蘇軾的一生貶居黃州、惠州、儋州三地,窮困潦倒,但他都善于在詩詞歌賦中發現生活美,從而獲得一種充滿善處憂患的智慧審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