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與家長溝通的首要問題就是尊重。雖然我們身為老師,但是我們與家長是平等的,不要總是擺出一副高高在上、讓人難以接近的姿態。要展現出幼兒教師應有的熱情、和藹可親、以及平易近人的形象。只有這樣,才能為下面的溝通打下良好的基礎。
2、同樣,在幼兒教育工作中也需要有這樣和諧的人際關系,才能體現幼兒園的辦園宗旨,那就是“為幼兒提供優質的服務”。在這其中,做好與幼兒家長的交流溝通工作,是為幼兒提供優質服務的重要環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
3、通過多溝通,家園共育保持協調一致,讓教師與家長真正成為教育孩子的好搭檔,共同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教師要在平日里注意和每位家長分享孩子的各種正面信息,孩子取得的進步、發生在孩子身上的趣事、孩子的興趣和喜好等,讓家長得以時常感受到教師對孩子濃濃的愛,從而更樂意與教師交流,形成對幼兒園充滿信任和理解的良好心理。
4、家長會是幼兒園教師與家長溝通的重要橋梁,旨在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園的表現,同時也是教師了解孩子家庭環境的機會。要開好家長會,教師需轉變觀念,認識到家長與教師是平等的合作伙伴。首先,教師應樹立平等意識,尊重每位家長的意見和見解,不應將孩子的問題歸咎于家長。
真誠交往,密切聯系 要想與家長建立良好的聯系,教師應主動且熱情地與家長交流,搭建起雙方信任的橋梁。通過家訪、電話溝通、家長會、家長開放日以及親子活動等方式,可以縮短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距離,同時加強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系。
同時,教師可采取便條、短信/微信的方式與家長溝通,分享孩子在校表現及需要家長配合的工作,或邀請家長分享經驗、反饋意見。教師對家長反饋進行總結交流,確保家校教育的一致性。適時向家長提供具體適用的指導,有助于加深教師與家長之間的理解與信任,促進情感交流。
針對家長的不善言談,老師還可以采取讓家長看孩子的活動錄像、 活動照片等方式進行溝通。這種方法特別適合托板、小班剛入園的孩 子,由于是剛入園,家長對于老師比較陌生,剛開始他們對老師還處于不相信的狀態,如果此時老師能用實際行動證明孩子的進步,那就會消除老師與家長之間的隔閡,從而增進了解,成為朋友。
許多家長在溝通中不講究方式和方法,沒有根據孩子的年齡階段、性格特點和實際情況來調整和把握溝通的方式和方法。
有位教育家曾說過:“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與孩子談話。我深信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在和父母的談話中不知不覺地獲得的。”可見,溝通在家庭教育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究竟如何做到有效的溝通,卻是擺在每一位家長面前最棘手,也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做孩子的朋友。做孩子的朋友,平等地對待孩子,這是與孩子良好溝通的基本要求,如果父母高高在上,擺盡做家長的威風,板著面孔說話,那么,還怎能要求孩子向你說心理話。把孩子當作朋友,和他談心。可以告訴他你每天經歷的事,也可以問問他,他一天經歷了哪些事。
親子共讀,使家長和孩子共同體驗讀書的收獲與快樂。這是家長和孩子相互溝通的橋梁。要少批評,多贊美 ,讓孩子自尊、自信。恰到好處的贊美是家長與孩子溝通的興奮劑、潤滑劑。這也是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關鍵。贊美鼓勵使孩子進步,批評抱怨使孩子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