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陳樹君,1971年5月出生,山東省日照市人,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后(2001年6月出站并留校任教)。北京工業大學機械工程與應用電子學院黨委書記,北京工業大學焊接技術研究所副所長。 研究方向:電焊機的電磁兼容性設計與測試、逆變電源的設計與開發、高效焊接工藝、焊接過程質量控制。
2、主要介紹了國內外各種高效焊接技術、焊接裝備在造船各個階段的使用狀況。OTC日本 FA機器人事業部技術部楠本太郎先生作了“機器人高效高品質焊接技術的開發”報告。為了能夠對應焊接機器人生產線的高使用率生產,Synchro Feed超低飛濺焊接系統實現了300A電流的100%使用率。
1、- 焊接質量檢測技術 實踐教學 - 校內實訓:典型焊接接頭電弧焊、焊接施工圖識讀、焊接專業畢業綜合實踐 - 企業實習:機械、船舶、汽車等行業 焊接技術與自動化專業職業方向 畢業生將主要服務于機械、汽車、船舶、航空航天、軍工、鐵路機車車輛等裝備制造行業以及科研院所。
2、焊接技術與自動化主要研究電工電子、自動控制、焊接方法、焊接結構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在焊接技術與自動化領域進行焊接設備的調試、使用、維修、焊接技術管理、焊接加工工業設計等。常見的焊接方法如手弧焊、埋弧焊、鎢極氬弧焊、熔化極氣體保護焊等。
3、機械化與智能化控制:自動焊接技術使得整個焊接過程更加傾向于系統化和機械化,同時具備了一定的智能化控制技術。焊機通過導向體、轉臺、轉動機構以及氣動尾滑動機構實現多方向的轉動,通過夾緊機構和火炬夾具來固定焊接裝置和焊接部位。人工通過操縱控制系統輸出焊接指令,完成焊接工作。
4、專業就業前景: 焊接技術與自動化專業已從傳統的熱加工工藝發展到集材料、冶金、結構、力學、電子等多門類科學為一體的工程工藝學科,是許多高新技術產品制造不可缺少的加工方法。
5、根據不同的需求,該專業可以設置自動化及智能化焊接技術、微連接技術和特殊焊接等專業方向。就業面向工業企業中焊接工藝的編制與實施,焊接夾具設計,焊接質量的檢驗與分析,焊接工藝實驗以及焊接設備管理等工作。畢業生能夠充分發揮其專業知識和技能,為企業的焊接技術進步和產品質量提升做出貢獻。
6、就業前景各類工業企業的生產部門,尤其機械、電子、石油化工、能源等,從事焊接生產和技術工作,以及生產的組織和管理工作;在各類工業企業技術部門從事機械產品結構設計、焊接工藝與工裝設計;焊接生產檢驗工作;焊接設備操作及維護工作;機電產品,焊接材料的銷售和技術服務工作。
在研究生教育階段,陳樹君教授同樣有所貢獻,他指導或協助指導了十余名碩士生和博士生的課題研究,包括:碩士專業基礎課《焊接電弧行為及控制》,為研究生們提供了深入研究焊接電學行為和控制技術的平臺,共40學時。
承擔過北京工業大學本科專業選修課《材料加工電子控制設備》(32學時)的教學工作。承擔過北京工業大學本科專業實踐課《計算機在材料中應用的實踐》(64學時)的教學工作,任主講教授年并組織了教學改革工作。承擔過北京工業大學本科專業選修課《電力電子技術》(32學時)的教學工作。
1、陳樹君的主要論文成果集中在焊接電源領域,其中他的研究涵蓋了多個核心主題。
2、年9月──1999年6月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焊接電力電子設備專業方向博士,博士課題為《弧焊逆變電源的軟開關變換與諧波抑制》。
3、年9月至1999年6月,她進一步挑戰自我,成為焊接電力電子設備專業方向的博士,博士課題《弧焊逆變電源的軟開關變換與諧波抑制》展示了她對專業領域的深入研究。
1、王建萍,女,是一位在教育領域有著豐富經驗的學者。她目前擔任深圳大學的碩士生導師和副教授,自1988年從上海工業大學電磁測量專業碩士畢業以來,她一直致力于深圳大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2、王教授擁有豐富的學術和工作經歷,1980年至1995年在中國紡織大學和東華大學服裝學院任職,1996年至現在繼續在東華大學工作,并在1998年至2001年和2001年至今分別攻讀了碩士學位和在職博士學位。她的研究方向包括服裝工程技術數字化和服裝人體工學,主講課程包括服裝結構設計、服裝工藝設計等。